2009/5/25

找到化解伤恸的方法

找到化解伤恸的方法
Marcia Lattanzi-Licht
下面关于伤恸的问答探讨,可以帮助您在失去至爱的人后,如何适应并渡过这段伤恸期间。

   ─什么会影响到我们伤恸的过程?
    不仅死者的年龄、我们和他()的关系以及死者死时的情况,而且我们本身的年龄、人生经历、所获得的支持、力量、信仰、和个性,也都会影响到我们内心伤恸的程度。

    ─伤恸的感觉有那些?
    您可能会经历到下列任何或全部的情况:感到罪恶或愤怒、激动不安、无法接受失去的事实、失眠、无法进食和集中注意力、情绪改变、没有精力、不停的想到死者,和有谈到死者的须求。

    ─我们如何从伤恸中复原?
    伤恸不是一种要战胜的疾病,它是对失去所产生的一种反应。伤恸的复原没有一定的时间表,取决于您和死者的关系以及对于死者去世后,内心所做的调适。要准备的事实是,伤恸改变了您。

    ─对于正处于伤恸中的人,如何给予支持?
    我们可以参加死者的葬礼,或打电话、写信、拜访遗属或纪念捐款,借着这些方式,表达我们了解失去对伤恸者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提供餐点、交通工具或照顾孩童,给予实质上的帮助。能够做一位倾听者。谈论死者生前的事宜或相处的片段。

    ─对于丧失至爱的人,那些话绝对不应该说?
    绝对不要告诉伤恸者想些令人高兴的事情,诸如,不再受苦、留下的孩子、过去共处的时光等等。绝不要告诉他埋藏内心的伤恸,停止伤恸的心情,或该是回到正常的时刻。

    ─当雇员丧失配偶或孩子时,雇主应当采取何种措施?
    雇主可以问询雇员有关丧偶()的情况、倾听,以及在雇员丧偶()的第一年,商讨给予弹性休假。

    ─那些方法可以帮助孩童走过伤恸?
     依孩童的发展阶段而定,他们可能难于存有死亡是永久性的概念。孩童也容易在伤恸的过程中时好时坏,这一刻他们看似还好,下一刻又不对劲。一般来说,用他们可以了解的话语,尽量解释。不要隐瞒或欺骗事实。让他们发问,并且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试着维持家庭的作息常规。告诉孩子您感到伤心并正经历伤恸,而他们也可以有相同的感受。但是,不要依*他们的支持。您从专家咨询中获得支持,从而可以更坚强地支持您的孩子。告诉孩子的老师所发生的事情。试着确定许多关心的人,可以帮助您的孩子。

    ─网络提供信息,帮助伤恸者吗?
    网络虽然提供信息,但不能取代伤恸者和他人的互动。而且,要注意有些网站利用您的伤恸,特别是那些向您兜售产品的网站如推销用死者生前的衣服做成的被子、蜡烛、日记、纪念照片、纪念树或无用的出版传记。如果您看到伤恸者的珍贵礼物这样的兜售字眼,紧守住您的钱包。

    ─我从那里可以获得帮助?
    首先,从住家附近找寻伤恸支持,如您的教堂、犹太教会堂或回教寺院;安宁疗护或医院;精神科或咨询中心;殡仪馆或地方的安老机构接触。


赵菠倩 

(Marcia Lattanzi-Licht   注册护士,科罗拉多州Boulder市开了一家心理治疗的私人诊所。)

2009/5/20

在不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作者:醉钢琴    

    当意识到为了看这个话剧,我已经花了30镑票钱、35镑交通费和15镑额外的午饭钱之后,我在心里暗暗祈祷:千万别让人失望啊,这80英镑本来可以用来买30盒鸡蛋或两顿火锅或一条连衣裙的呀。
            Burnt by the Sun》没有让人失望。
            看到一半的时候,还是有点失望的。当Mitya义正词严地讥讽Sergei的时候,我又看到那种熟悉的“正义者谴责堕落者”的黑白分明。但是该话剧的第二部分戏剧化打了一个U-turn,整个故事骤然立体了起来。
            故事发生在1936年的苏联。Sergei是个苏联将军,Marousia是他的年轻妻子,Nadia是他们可爱的女儿。他们一家,以及Marousia的众多亲友,到湖边渡假。快乐的假日被一个突然的来访者打断:MityaMarousia的旧情人,在消失了12年之后突然造访。他指责Marousia背叛了他们的爱情,卖身求荣投靠了将军。Marousia则指责他当年不辞而别。一个丑陋的事实逐渐浮现出来:当年Mitya不辞而别是Sergei暗下的命令:为了得到她,Sergei秘密将他派往巴黎做情报人员,Mitya为了“回到故乡的机会”而接受了任务,却一走12年。然而Mitya真的是“不得不”做特务吗?Sergei质问他:你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你出卖朋友,做秘密警察,双手沾满了鲜血,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回到故乡的机会”,你才是卖身求荣的刽子手。然后一个更丑陋的事实浮现出来:Mitya此行,是以秘密警察的身份来逮捕Sergei的——1936年,正是斯大林党内清洗的前夜。
            如果说该剧有个中心思想的话,它可以用MityaSergei之间的这段简短对话来概括:
            Mitya: 你比任何人都清楚我是被迫的!
            Sergei: 不存在所谓的被迫,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只要你愿意为之付出代价!
            “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也就是说,不是,或不仅仅是,斯大林的邪恶,不是,或不仅仅是,克克勃的淫威,不是,或不仅仅是,古拉格群岛的恐怖,造就了肃反清洗的恐怖,是每个人——每个普普通通的人——当时作出的选择。专制能够得逞,不可能靠一个人的伎俩,它一定是成千上万人合力的结果:是他们的“协助”,或至少他们的沉默,为专制者铺好了台阶。
            就是说,虽然Mitya当初无奈做了特务,他不是无辜的,因为12年的浸染已经使他成了制度本身;虽然指控Sergei是“德国间谍”完全是污蔑,他也不是无辜的,因为清洗之前他是那个制度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甚至Marousia和家人也不是无辜的,正是他们十几年的沉默让这个制度越来越坚固。当Marousia的奶奶不断追忆“解放前”的音乐多美好时,Sergei问:如果你们真觉得过去的时光多么美好,你们为什么不站出来捍卫它呢?你曾经有机会选择。
            “你曾经有机会选择”,道出自由主义的要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自由主义是关于政府角色的理论,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是关于个人责任的理论——因为正是个体在其日常生活中对自由的实践,使得限制政府专权变得可能。一个自由制度就象一条公路,没有无数清洁工、修路工持之以恒的清扫修补,它将很快在风吹日晒中退化为荒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最小政府”的前提恰恰是“最充分的个人”。人类通过左翼或右翼极权主义逃避自由的冲动也由此可以理解,因为越大的自由意味着越大的责任,因为一个自由的人注定是一个精神上的孤儿,他无依无靠,除了自己的头脑和心灵。
            看这个话剧,不能不想起中国曾经的残酷政治运动。从80年代到现在,“伤痕文学”层出不穷。上至老右派,下至红卫兵,几乎人人都自称是牺牲品。也许所有这些人都应该去看看《Burnt by the Sun》,那么他们也许会明白:如果你曾经在文革早期曾积极批斗过别人,那么你在文革后期被赶下去就不再无辜;如果你曾经在大跃进中强迫农民交出不存在的藏粮,那么你在四清中被批斗就不再无辜;如果你曾经暴力剥夺“地富反坏右”的财产,那么你在公社化运动中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粮食被村干部抢走时就不再无辜;如果你曾经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委员称号那个职务待遇,那么你被打成右派时就不再无辜……如果你在这一切运动中一直保持沉默,那么当你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机器中血肉横飞时,你要知道,不是别人,你,你自己,是你的掘墓人。
            当然,今天去苛责历史人物也许太奢侈。在肉体毁灭和精神毁灭之间的选择,也许根本就不是自由。专制制度的残酷,就在于它让个体在这种“不可能”和那种“不可能”之间进行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生于长于今天这个时代的人未必更好,只是更幸运而已。也许任何时代的人可以做的,只是在“可能”变成“不可能”之前,及时地说不。

2009/5/12

劝君莫作伤心语 门外春深不忍看


从今天起
过一种健康的生活
运动、节食
每天到校园里散步
看风在树叶间吹过的样子
或者沿着老人们踩出的路上山
坐在石头休息
晒太阳
听远处佛寺的钟声

从今天起
戒酒吃素
从每一片菜叶里咀嚼香味
让鱼游回海洋吧
让动物们都回它们自己的家园吧
我也从诗酒朋友爱情的轻狂年少
回到沉寂的现在

每天都打扫房间
给孩子一个温暖明亮的家
在阳台上种植植物
经常给它们浇水
让肥大的绿色叶子一直湿润

保护眼睛
不再熬夜工作
工作永远也做不完
少看美剧
不再追逐各种网络新闻
戏里戏外
每天都有伤心的故事上演
弱者正被强者欺凌
人才刚被人渣撞飞
暴力打碎了安宁
黑暗侵吞着光明
而我坐着电脑前又能做些什么?

我不过是一个正在老去的女人
是我孩子的母亲和我父母的孩子
如此而已